
【原來儲蓄險不是我想的那樣!】什麼樣的人適合買儲蓄險?後悔買了儲蓄險該怎麼處理?
2023 Jun 10 保險白話文 儲蓄險
只有極少數人適合規劃儲蓄險
說來說去,我認為儲蓄險並不適合絕大多數的人,尤其是那些基本風險(生病、殘廢、身故)還沒有透過保障型險種規劃好的人。
因為只要自己發生意外或風險,就算存了再多儲蓄險,只要還沒繳完、需要用錢時解約,就一定是虧的。
在我看來,只有兩種人才可能需要儲蓄險:
1. 理財保守且銀行 有不少閒置資金的人
簡單來說,這類人閒錢太多放在銀行,但又不想投資,擔心會虧損,確實可以透過儲蓄險來提升資金運用效率。
但前提是,其他部分的資金是否真的足夠應對家庭不時之需?
不過,這樣的問題其實很少見,畢竟多數人並沒有「閒置資金太多」的困擾。
2. 需要透過保險機制 強迫自己儲蓄的人
確實有些人需要強迫儲蓄,但如果是這樣,倒不如選擇更有保障功能的終身壽險,既能儲蓄,又能兼顧保障。
不過,這麼做還有兩個重要前提:
第一,已經做好「保障型」保險規劃
儲蓄險最大的問題是預算排擠,容易讓客戶誤以為自己已經買了很多保險,就覺得保障做足了。
但其實,如果險種選錯,一旦風險發生,就會「儲蓄和保障兩頭空」,讓家庭陷入巨大的經濟黑洞。
第二,先存好「緊急準備金」
👉 至少準備 12 個月的基本生活費!
緊急準備金的概念如下:
假設家庭每月基本開銷是 10 萬元,那就要先準備 12 個月 = 120 萬元的緊急準備金,並以現金形式存放在銀行。
💡 現金才是真正的保障!
很多突發狀況下,真正能派上用場的只有現金,其他工具都不行。因此,如果沒有準備好緊急準備金,去規劃儲蓄險就是本末倒置!
後悔買了儲蓄險,該怎麼處理?
讀到這裡,你可能發現,自己買的儲蓄險不是理想規劃,那該怎麼辦呢?
還在繳的儲蓄險,該怎麼辦?
在這個階段,我會和客戶討論:
- 如果在撥出預算做好保障型保險,並存到緊急準備金的同時,還有能力繼續繳儲蓄險,那可以繼續繳下去。
- 若能繳完,儲蓄險就像一個不會到期的長期定存,有一定的資金效益。
但如果真的不想再繼續繳了,那就建議選擇「減額繳清」。
什麼是減額繳清?
這個動作很多人不知道,簡單來說,直接解約最不划算,而「減額繳清」的方式,可以讓你不用再繳保費,但保單仍然有效。
📌 舉例說明:
- 一張 10 年期、保額 10 萬元的儲蓄險,繳了 5 年後繳不下去了。
- 辦理「減額繳清」後,不用再繳費,但保額會減少,例如降為 5 萬元。
- 雖然保額下降,但這張保單仍持續有效。
減額繳清的 3 大優點
- 避免解約損失,不用一次虧大筆錢。
- 保單持續有效,若發生身故或全殘,還是能獲得理賠。
- 保單價值金仍依原本約定的利率增值,有機會慢慢回本。
但要注意的是,減額繳清只能讓你當下避免損失,仍需等好幾年,等繳費期間結束後,保單價值金才可能超過已繳保費,無法立即解套資金!
已經繳完的儲蓄險,該怎麼辦?
已經繳完的儲蓄險,我通常建議放著不要動,當作緊急準備金的替代品。
💡 原因是:解約後的資金,能在短時間內回到帳戶,確保緊急時有可用資金。
更何況,如果是利率較高的舊保單,它其實比現在的定存利率更好,值得保留。
最後,我想告訴大家一個觀念
💡 現在是個專業化時代,不只個人要追求專業,理財工具也要追求專業!
✅ 讓保險歸保險、投資歸投資、儲蓄歸儲蓄!
儲蓄險就是最好的反例,購買保險的正確態度,應該是風險意識優先,保障為主。
📌 永遠要先思考:最壞的情況是什麼?如果發生了,我要用什麼準備或工具去承擔損失?
更重要的是,我們自己也要與時俱進,升級理財與保險觀念!
✍️ 我是保險中肯哥 謝克群 Ken
📌 來一場升級保險觀念的心智圖檢視吧!
👉 https://papaken.life/service/detail/1
感謝你的閱讀,希望這些內容對你有幫助Ken
我是謝克群,江湖人稱中肯哥
留美壽險顧問,透過分享專業保險科普與生活自癒故事, 讓一般民眾能夠釐清購買保險所發生的問題,找到安心詢問的方式,避免人情保單的壓力和困境。 並且陪伴每一個客戶在歷經人生轉折時,找到新出口, 同時傳遞婚姻經歷和親子陪伴心得,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幸福。
我有幾個特別服務可以預約,體驗過的朋友都覺得很有價值的,歡迎你的預約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