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從股災學到的 3 個教訓:如何在大跌中,還能抱得住股票?
【如果今天股市讓你很焦慮,我想跟你說一個 2008 年慘賠的故事】
2025 Apr 07 未分類
內容目錄
【如果今天股市讓你很焦慮,我想跟你說一個 2008 年慘賠的故事】
---從股災學到的 3 個教訓:如何在大跌中,還能抱得住股票?
這陣子的大跌和川普的不可理喻,
讓大家感到恐懼了嗎?
會不會很想賣出?
真的建議大家不要這麼做,
跟大家分享我從2008年金融海嘯中
學到的寶貴經驗~
▌投資的起點:每天自學兩三小時
我大概在 12 年前開始自學投資。那時候每天都保持 2~3 小時的閱讀時間,這樣的習慣持續了三四年。
我投資美股也超過 10 年了,
平均下來年化報酬率大概有 15% 以上。
所以常常被問到投資相關的問題,
但其實一切的開始,都是因為——我曾經慘賠過。
▌慘賠的經驗:人生第一筆投資
●把握錯誤中最寶貴的學習
在圖片中,可以看到 2005~2008 年標準普爾的指數圖。
我人生第一筆投資,就是在 2007 年左右。
當時美國股市和房市正如日中天,
剛學投資的我,雄心壯志、躍躍欲試。
然後果然就買在了水岸第一排——
2008 年,我見證了股市斷崖式跳水的奇景。
●情緒與壓力的考驗
熊市一開始時,我還撐得住,
甚至一度想要加碼;但最後還是受不了壓力,
到了 2008 年下半年,我選擇了全數出清,幾乎賠了一半。
當時的想法很單純:先賣掉,等股市確認回檔後再進場!
但這一等就是一年,才終於鼓起勇氣再次進場。
這樣一進一出,本金大幅減少,
也讓我多花了三四年的時間,才把本金恢復到當初投入的水準。
●本金減少後,要漲更多才能打平
為什麼會這麼難追回來?很簡單:
「100 塊跌到 50 塊是跌了 50%,但 50 塊要漲回 100 塊,則需要上漲 100%。難度和時間完全不同等級。」
▌改變時間視角:拉長看,世界不一樣
●如果當初不出場……
看看 2005~2020 年美股大盤的圖表,就會發現:
當初如果我沒有出場,繼續待在股市裡,
本金在 2011 年中就會回來,而不是多等到三四年後。
若從 15 年的長線角度思考,
其實不管買在哪個點位,
最終都是賺錢的——差別只在於賺多還是賺少。
●時間放長,危機就變小
再看看另一張圖片:標準普爾 30 年圖。
你會發現,那些「股災」,其實也沒有那麼像股災了,不是嗎?
▌投資哲學:用心於「不交易」
●越交易,越難賺錢
自從那次慘賠後,我潛心學習、痛定思痛。最後我總結出一個關鍵的投資思維:
「交易次數和賺錢機率是成反比的。」
交易越多,不僅交易成本增加,
更重要的是,本金會在一次又一次的進出中被消耗掉。
所以我的投資哲學是:用心在做到「不要交易」。
每當股市震盪讓我焦慮時,我就要求自己閱讀更多書與資料,來確認我選擇的標的是不是能像標準普爾指數那樣,長期呈現 45 度角往上成長。
●專注在投資標的,而非進出時機
我不會把精力放在煩惱進出時機上,這對我來說不划算。
▌一個帳戶,一個目的
●帳戶分開,策略才清晰
另一個我認為很重要的事情是:不同目的的投資帳戶一定要分開。
一個帳戶只能有一個目的。
不同的目的,會有不同的時間長度,
自然就會有不同的操作策略。
例如:
我有一個帳戶是為了大女兒念美國大學準備的,
還有 6 年就會用到。
我的主要帳戶,
是 65 歲要退休時使用的,
還有 23 年時間。
當我用「23 年」這樣的長度去看投資股票時,
只要買對股票,基本上我的勝率就會很高。
▌治手癢帳戶:理性容納情緒
如果你目前還沒辦法做到這樣的心態,可以試著用資產的 10%,開一個**「治手癢帳戶」**。
這個帳戶的用途是:當你忍不住想交易時,
可以在這裡做操作、過過癮,也可以當成是測試策略的平台。
但要記住:
「這個帳戶只能入金一次。」
「有本事,你就該把賠掉的錢賺回來。」
▌面對大跌,你真正要做的事情
1.好好審視當時買進股票的原因和初衷,誠實面對自己是真的知道自己在買什麼,還是只是看人家投資有賺錢就跟風?
2.寫下你的投資目標,並根據不同目的開立不同帳戶,按照比例分配資金。
3.當想賣出時,用 5、10、甚至 20 年的視角來檢視這次交易:它真的符合你的長期目標嗎?
----
延伸閱讀 :
從恐懼到冷靜:如何在股市崩盤時找到方向,並為未來鋪路?
感謝你的閱讀,希望這些內容對你有幫助Ken
我是謝克群,江湖人稱中肯哥
留美壽險顧問,透過分享專業保險科普與生活自癒故事, 讓一般民眾能夠釐清購買保險所發生的問題,找到安心詢問的方式,避免人情保單的壓力和困境。 並且陪伴每一個客戶在歷經人生轉折時,找到新出口, 同時傳遞婚姻經歷和親子陪伴心得,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幸福。
我有幾個特別服務可以預約,體驗過的朋友都覺得很有價值的,歡迎你的預約~
0則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