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--這筆錢沒存好,你的理財觀念可能苦了全家!
【說真的,保險不是萬能,現金才是】
2025 Oct 04 投資理財 理財觀念
【說真的,保險不是萬能,現金才是】
---這筆錢沒存好,你的理財觀念可能苦了全家!
很多人來找我談保險時,常常跟我說:
「中肯哥,我想買保險,把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!」
這句話沒有錯,但我通常會補一句:
👉「在你把風險交給保險公司之前,你有沒有先幫自己準備緊急預備金?」
🔥 為什麼緊急預備金跟保險一樣重要?
因為我們遇到的風險,不是每一種保險都會理賠。
公司突然裁員 → 沒收入,但沒有保險可以賠「失業」
家裡電器突然壞掉、大修房子 → 這不是保單範圍
短期現金流周轉 → 你不能指望保險公司立刻理賠
換句話說,保險是轉嫁「大風險」
而緊急預備金是吸收「小風險」。
兩者搭配,才是一個完整的風險管理。
📉 沒有緊急預備金,會發生什麼事?
想像一下,你手上的股票或基金,正在遇到大盤下跌。
偏偏這時候,孩子學費要繳、家人突然住院、公司又發不出獎金。
如果沒有現金,你會被迫在低點賣出資產。
同樣的,在保險世界裡,也會遇到這種情況:
你申請醫療險理賠,但保險公司需要一到兩週審核
你必須先墊付醫療費用,沒有現金會讓壓力瞬間爆表
有些項目健保不給付,或是理賠範圍有限,還是需要現金補位
所以我常說:緊急預備金,就是保險的最佳隊友。
💰 那要準備多少?
我建議用「每月最少必要生活水平的花費」來當單位:
👉 單身族:至少 6 個月生活費
例:每月 25,000 → 150,000
👉 有家庭:9~12 個月生活費
例:每月 40,000 → 480,000
👉 收入不穩(業務、SOHO、自營工作者):12~18 個月生活費
例:每月 30,000 → 360,000~540,000
更有餘裕一點的人,我都會直接建議他們直接存到18個月,存完準備金,買好保險後,剩下的錢再拿來投資股票和投資自己。
為什麼有這樣的差異?
因為「責任」不同。
單身的責任小,可以自己撐。
但有家庭的人,孩子要上學、父母要看醫生,必須多準備。
收入不穩的人,更需要多一層緩衝,否則一旦斷炊,壓力加倍。
🏦 緊急預備金要放哪裡?
原則很簡單:高流動性、低風險,就是現金或是現金等價物。
- 台幣活存定存
- 美元定存
-貨幣型基金
- 甚至是繳完的儲蓄險,裡面的解約金也算
❌ 千萬不要放股市,因為這筆錢的任務是「隨時可用」。
你可以把它想像成 「現金版的壽險」:
不會帶來高報酬,但能在最需要的時候,立刻給你支持。
🎯 核心一句話:
「保險守護的是大風險,緊急預備金守護的是小風險。」
很多人以為只要買足保險就高枕無憂,
但忽略了保險有等待期、理賠需要時間,甚至有理賠範圍的限制。
而緊急預備金,就是讓你在這些「灰色地帶」依然能站穩腳步。
再者,保險其實也是給現金的概念,買保險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買夠保額。
保額就是在風險發生時,保險公司最多能給你多少現金,現金夠多才能幫你家裡度過難關。
📌 小故事分享:
我有一位客戶,兩年前因為車禍粉碎性骨折開刀,一次就要花27萬
醫療險雖然會賠,但是要先把醫院帳單繳完才能出院。
好在他有準備緊急預備金,馬上就能付。
後來理賠金下來,他再把緊急預備金補回去。
如果當時他沒有現金,光是「湊錢」就足以讓一個人在外的他傷透腦筋。
👀 想留給大家兩個問題:
👉 你的緊急預備金,夠應付 6~12 個月的生活嗎?
👉 你現在的保險規劃,有沒有搭配另一層「現金安全網」?
投資很重要,保險更重要,但「現金安全網」是最不起眼卻最關鍵的一塊拼圖。
當風險真的來臨時,它能讓你不必恐慌,不必亂動投資,也能安心等待保險理賠到位。
---這筆錢沒存好,你的理財觀念可能苦了全家!
很多人來找我談保險時,常常跟我說:
「中肯哥,我想買保險,把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!」
這句話沒有錯,但我通常會補一句:
👉「在你把風險交給保險公司之前,你有沒有先幫自己準備緊急預備金?」
🔥 為什麼緊急預備金跟保險一樣重要?
因為我們遇到的風險,不是每一種保險都會理賠。
公司突然裁員 → 沒收入,但沒有保險可以賠「失業」
家裡電器突然壞掉、大修房子 → 這不是保單範圍
短期現金流周轉 → 你不能指望保險公司立刻理賠
換句話說,保險是轉嫁「大風險」
而緊急預備金是吸收「小風險」。
兩者搭配,才是一個完整的風險管理。
📉 沒有緊急預備金,會發生什麼事?
想像一下,你手上的股票或基金,正在遇到大盤下跌。
偏偏這時候,孩子學費要繳、家人突然住院、公司又發不出獎金。
如果沒有現金,你會被迫在低點賣出資產。
同樣的,在保險世界裡,也會遇到這種情況:
你申請醫療險理賠,但保險公司需要一到兩週審核
你必須先墊付醫療費用,沒有現金會讓壓力瞬間爆表
有些項目健保不給付,或是理賠範圍有限,還是需要現金補位
所以我常說:緊急預備金,就是保險的最佳隊友。
💰 那要準備多少?
我建議用「每月最少必要生活水平的花費」來當單位:
👉 單身族:至少 6 個月生活費
例:每月 25,000 → 150,000
👉 有家庭:9~12 個月生活費
例:每月 40,000 → 480,000
👉 收入不穩(業務、SOHO、自營工作者):12~18 個月生活費
例:每月 30,000 → 360,000~540,000
更有餘裕一點的人,我都會直接建議他們直接存到18個月,存完準備金,買好保險後,剩下的錢再拿來投資股票和投資自己。
為什麼有這樣的差異?
因為「責任」不同。
單身的責任小,可以自己撐。
但有家庭的人,孩子要上學、父母要看醫生,必須多準備。
收入不穩的人,更需要多一層緩衝,否則一旦斷炊,壓力加倍。
🏦 緊急預備金要放哪裡?
原則很簡單:高流動性、低風險,就是現金或是現金等價物。
- 台幣活存定存
- 美元定存
-貨幣型基金
- 甚至是繳完的儲蓄險,裡面的解約金也算
❌ 千萬不要放股市,因為這筆錢的任務是「隨時可用」。
你可以把它想像成 「現金版的壽險」:
不會帶來高報酬,但能在最需要的時候,立刻給你支持。
🎯 核心一句話:
「保險守護的是大風險,緊急預備金守護的是小風險。」
很多人以為只要買足保險就高枕無憂,
但忽略了保險有等待期、理賠需要時間,甚至有理賠範圍的限制。
而緊急預備金,就是讓你在這些「灰色地帶」依然能站穩腳步。
再者,保險其實也是給現金的概念,買保險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買夠保額。
保額就是在風險發生時,保險公司最多能給你多少現金,現金夠多才能幫你家裡度過難關。
📌 小故事分享:
我有一位客戶,兩年前因為車禍粉碎性骨折開刀,一次就要花27萬
醫療險雖然會賠,但是要先把醫院帳單繳完才能出院。
好在他有準備緊急預備金,馬上就能付。
後來理賠金下來,他再把緊急預備金補回去。
如果當時他沒有現金,光是「湊錢」就足以讓一個人在外的他傷透腦筋。
👀 想留給大家兩個問題:
👉 你的緊急預備金,夠應付 6~12 個月的生活嗎?
👉 你現在的保險規劃,有沒有搭配另一層「現金安全網」?
投資很重要,保險更重要,但「現金安全網」是最不起眼卻最關鍵的一塊拼圖。
當風險真的來臨時,它能讓你不必恐慌,不必亂動投資,也能安心等待保險理賠到位。
感謝你的閱讀,希望這些內容對你有幫助Ken
我是謝克群,江湖人稱中肯哥
留美壽險顧問,台新人壽保險業務員。透過分享專業保險科普與生活自癒故事, 讓一般民眾能夠釐清購買保險所發生的問題,找到安心詢問的方式,避免人情保單的壓力和困境。 並且陪伴每一個客戶在歷經人生轉折時,找到新出口, 同時傳遞婚姻經歷和親子陪伴心得,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幸福。
我有幾個特別服務可以預約,體驗過的朋友都覺得很有價值的,歡迎你的預約~
0則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