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#險種剖析】 75歲後啟動的終身實支實付值得買嗎?
2022 Sep 24 保險白話文
內容目錄
#新型態的終身醫療險
幫朋友做保單心智圖健檢
一直是我一個很受歡迎的服務
(留言處有預約連結)
三不五時就會有好一陣子不見得的朋友
或是從來沒見過面但線上聊得來的臉友
會填預約表單來找我
最近一位快六年不見的朋友來做諮詢
我約她在Gather Town線上相見
幫她做心智圖的同時
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新險種型態
這個險種之前就有耳聞
但在實務上遇到是第一次
#險種介紹
簡單來說,就是過去常見的終身醫療險
除了身故退1.02倍的保費外
現在還加了一個75歲後才會啟動的實支實付
以30歲女 為例 買1000元保額
20年繳,年繳保費20,430元
保戶主要可以得到
1.終身一輩子住院一天拿2000元,門診手術1000元一次,住院手術5000元一次
2.75歲以後,每兩個禮拜有20萬的醫療雜費,也就是俗稱的實支實付,但這塊的上限總額是200萬!
#動動腦時間
朋友有已經有兩張實支實付的附約
一張到80歲 一張到85歲
她說她是為了75歲以上有終身實支實付才買這個主約的
我想也是
過去終身醫療險被批評這麼多
就是因為固定額度的給付沒辦法轉嫁真正的自費風險
現在多了75歲後的實支實付不是很好嗎?
畢竟現在的實支實付附約沒有到終身不是嗎?
真的是這樣嗎?我們來好好的想一下
為什麼75歲為想要實支實付呢?
不就是擔心會做很貴的自費手術或是打很貴的標靶藥物嗎?
自費手術75歲後頻率可能不如我們想像的高
可能就做個一兩次後我們的身體就受不了
畢竟已經老了
但自費藥物就不一樣啊
有可能需要一直打啊
打了不一定會好
但不打一定會出事
這樣的花費才是我們要去準備的不是嗎?
但是看到條款上有個但書
一次限額最高20萬
但總額不能超過200萬
這樣一來就失去了轉嫁最壞狀況的功能了
再者,拿出財務計算機算一下
繳得這筆主約保費在3%報酬率的狀況下
20年後(保戶50歲)繳完後的未來價值是565,431元
這筆錢過了25年(保戶75歲)時會變成1,183,887元
用118萬去換200萬的保額
似乎有點不太划算不是嗎?
#我會怎麼做
「但如果我擔心老後醫療的話,我該怎麼做?」朋友問
如果我是你的話
我不會買這種主約
但如果還是擔心老後的醫療費用
其實可以用同一樣繳保費的思維去準備這筆錢
每年固定投資20,430
但放在績優股或是大盤指數ETF
這些標的長期有6%的年化報酬率
(這真的不難,我可以協助)
透過長期複利的效果
75歲時你可能就有3,418,994元(按財務計算機給她)
這筆錢可以變成你的老後醫療費專款
如果沒用到還可以用來照顧自己的生活
我想表達的是在保障面上
我們要善用的是保險有槓桿的這個功能
去放大在人生責任重大期間的保障效果
不要過度追求「終身」「還本」
然後把中間的差額拿去投資
才有機會創造出真正對老後有幫助的資產~
#總結
總結就是我個人不買單這種保單
除非你有很多預算
不然我也不建議你買這種補充包中的補充包
把預算花在能有更大保額的險種可能更有意義喔
----
P.S. 雙螢幕+Line的圖片轉文字,讓製作心智圖效率大增!
想找機會好好檢視保單
但又怕有壓力被騷擾?
點以下連結跟我預約
享受一場無壓力又收穫滿滿的理財保險知識對談吧!
https://forms.gle/DpyC7f3eqcVAYWZ57
0則留言